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2) > 计划总结
关于杭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   2014-06-11   |  

 

 

关于杭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运行平稳、质量提升”的基本特征,较好地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3.52亿元,增长8.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45.20亿元,增长9.9%。现代服务业首位度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16.12亿元,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2.9%,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7%、23.5%、18.0%、11.3%和10.0%。先进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23.88亿元,增长8.0%。工业增加值率达到18.6%,与上年持平。实现新产品产值3836.33亿元,增长20.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8.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实现农业增加值265.42亿元,增长1.5%。农业“两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建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01个,通过省级验收现代农业园区48个,新增“菜篮子”基地66个,叶菜自给率提高2.7个百分点。优势特色产业平稳发展,实现产值276.38亿元,增长3.6%。

(二)投资消费均衡发展。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3.87亿元,增长14.5%。其中,十大产业投资848.58亿元,增长18.0%;基础设施投资852.47亿元,增长9.5%;房地产投资1853.28亿元,增长16.0%。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19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9.0%。消费增速稳中有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1.17亿元,增长13.0%,增幅逐季稳步提高。实现网络零售额1524.12亿元。外贸出口明显回升。完成出口总额447.7亿美元,增长8.5%,其中不含省公司完成384.16亿美元,增长10.4%,较好地完成年度任务。

(三)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2:43.9:52.9。十大产业引领转型发展。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908.74亿元,增长12.1%,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4.1个百分点,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9%。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85.37亿元,增长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36.59亿元,增长7.1%,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2.95%。发明专利授权量4915件。“四换三名”工程有力推进。实现工业技改投资737.31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1.0%。淘汰关停水泥、造纸、医化、印染、铸造等企业230家。25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30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完成“无转有” 19789家、“个转企” 13114家、“小上规” 1139家。

(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新增城镇就业23.1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1.85%。社会保障稳步加强。年末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37.10、822.28、316.36万人,分别比2012年末新增31.50、17.48、16.58万人。居民收入稳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10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8923元,增长11.2%。消费价格平稳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5%。

(五)城乡统筹扎实推进。五县(市)发展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心镇建设加速。大力推进中心镇“双千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中心镇扶持项目建设,完成中心镇建设扶持项目27个,下拨扶持资金3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区县协作加强。区县(市)协作资金达到3.6亿元,落实年度协作项目126个,总投资达24.22亿元。

(六)“美丽杭州”建设加快。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有序推进“三江两岸”重点整治项目,建成沿江生态景观带75公里、完成绿化150万平方公里。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全面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大力推进“清水治污”行动,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达标率为87.2%。主城区加快“无燃煤区”建设。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明显,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任务。

(七)发展环境继续优化。金融运行总体平稳。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2174.71亿元,增长10.1%;贷款余额19350.70亿元,增长7.0%。“三改一拆”强势推进。共完成“三改”目标任务3977万平方米,为省下达目标任务的685.7%。拆除城乡违法建筑1667万平方米,为省下达目标任务的757.6%。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共清理削减438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事项总数减少51.2%。实施审批流程再造,投资项目审批周期大幅压缩。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全委会精神,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其他指标安排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地铁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杭黄高铁、临金高速、千黄高速等项目。加快大江东、城西科创等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之江新城等建设,推进大城北地区、西溪谷、望江地区等老城区有机更新。推进长安福特、东风裕隆、中科新松、杭汽轮重工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二是抓资源要素保障。编制《杭州市2014年度重点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建议表》,保障重点项目资金供给。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方式,整合现有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财政间接扶持的比重。加大已批未供、已供未用土地的清理力度,全面推进城镇低效利用建设用地再开发。三是抓投资机制健全。继续完善重大项目领导领办制度,完善“5+4”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完善考核体系,逐步以新增地区生产总值与新增投资的比例、新增投资与新增用地的比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等指标来考核投资绩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积极培育新兴消费。促进网络消费,不断推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促进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消费。促进健康消费,培育健康产业市场,鼓励居民加大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健康消费。促进养老消费,大力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创新养老消费模式,积极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二是巩固传统消费热点。继续做好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商品消费工作,抓好休闲服务品牌提升建设及家政服务业规范管理。抓好杭州休闲购物节、第十五届中国(杭州)美食节等节庆活动。三是完善流通体系。深化“万村千乡”工程,加强连锁超市龙头企业的培育。继续推进农村小型标准超市改造提升,启动中心镇商业综合体建设。抓好社区便民网点和特色街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精品消费。打造国际化、个性化的时尚商圈,加快西溪新天地、杭州国际商贸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湖滨三、四期建设,积极推进延安路业态提升。

外贸出口增长7.5%。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实施“1212”活动,扶持企业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平台。加强出口产品创牌工作,建立省、市级出口产品品牌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并购境外知名品牌、培育行业专业品牌和国际先进设备。二是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重点推动民营500强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发挥自身优势 “走出去”。加大海外推广力度,深化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机制,争取在东欧、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打响杭州企业形象品牌。三是大力推进服务外包。支持建立杭州国际服务贸易协会,加大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打造服务外包品牌。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8%;农业增加值增长2%。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进一步聚焦十大产业。推进三个“300”工程,培育300家重点企业、推进300个重点项目,实现年度十大产业投资超过300亿元。二是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促进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中国化纤产业科技城、杭州市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杭州新型生态家纺产业联盟等重大技改平台建设。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培育3D打印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智慧医疗产业。三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实施发展现代农业“三大工程”,持续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涉农网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自驾游带动的农家乐、风情小镇乡村游、农村运动休闲业。四是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升级的决定和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用电,加大高能耗落后设备淘汰力度。五是进一步加快集聚区发展。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内中科院产业园、空港物流园建设。加快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内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方水泥总部、中国移动信息港等央企项目落地。

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着力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建立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及有关专委会,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及年度行动计划。二是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特色风貌的保护。继续推进“三副六组团”协调建设,增强副城组团城市功能。加快五县(市)发展,深入实施“六大西进行动”,推动中心城区产业向县市梯度转移。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实施中心镇“双千工程”。三是大力发展都市圈经济。借力上海自贸区发展,加大开放力度,实施错位发展。对接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与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战略,加快发展涉海产业。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发展,进一步深化杭州都市圈四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进一步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新增50家以上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企业和市级高新企业各100家以上。二是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实施《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 “创新30条”政策,推进省技术创新工程杭州试点。落实《杭州市工业和科技统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对重点产业、项目和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三是建设创新平台。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加快“一区两城三园”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促进各类主体兴办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四是积聚高端人才。深入开展“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815”培训倍增工程、“名校名师名专业”战略、“万千百”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等工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新增城镇就业22.59万人,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000家、高技能人才4万人。二是努力完善社保体系。实施新修订的《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及实施细则。主城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50元。三是努力加强物价调控。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完善市民基本生活物品、基础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四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继续抓好各类学校建设,全市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30所,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落实困难家庭子女入学资助政策,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五是努力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改扩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0家,力争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数6000张。六是努力提高优质医疗水平。加快市属新医院建设,完成市儿童医院一期改造,启用市妇女医院,加快市老年病医院、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建设。七是努力缓解交通“两难”。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打造“公交都市”。强化道路停车管理,继续推进“错时停车”,加大对乱停车的处罚力度。稳步推进公共停车场(库)建设,新增停车泊位50000个。八是努力加强“平安杭州”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均按国家、省确定的目标要求安排。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实施“四边三化”专项行动,推进“三江两岸”景观保护与建设。二是加大“清水治污”力度。大力推进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工程,全面启动“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加大“大气整治”力度。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无燃煤区”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油改气”工作。

 

为实现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民营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加强对行政审批过程中涉及的中介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作用,规范中介市场行为,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二是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萧山、余杭两区体制机制,推进两区政策接轨主城区。积极推进富阳、临安行政区划调整。实施“聚焦高新、促进高新”战略计划,推进杭州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三是完善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建立鼓励民间资本建设项目储备库。向社会力量放开政府服务市场,出台落实《杭州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杭州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四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科学合理的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防范财政风险。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明确市本级的经费开支标准。完善市、区两级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县(市)、中心镇财政分配体系,完善市域内企业迁移的财政利益共享机制。五是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亩产税收、能耗、排污倒逼机制。推进“重点项目点供、增量指标按效分配”土地配置机制,落实差别化的地价、电价、水价政策。六是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出台我市打造“财富管理中心”五年实施纲要及年度行动计划。修订出台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招商新政,加大对非银金融机构招引力度。支持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助力组建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七是完善城乡统筹机制改革。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启动城镇入户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农村转移人口享受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机制。

三、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情况

2014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77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300亿元。其中实施项目405个、预备项目97个、预安排项目75个。

实施项目实现新开工项目70个,建成投用项目50个,续建项目285个,围绕发展平台、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六大重点领域,重点推进“五水共治”、大气治理、交通治堵、垃圾收集和处理、新农村建设和“四边三化”等领域的重点项目。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网站标识号:3301000019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 公 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