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2) > 计划总结
杭州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度工作总结及2013年度工作计划
  |   2013-07-29   |  

2012年我市根据国家、省太湖办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国家治太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和修编工作,扎实推进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太湖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我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2年我市太湖流域水质状况

2012年,根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我市太湖流域有11个市控以上断面(其中,苕溪流域6个,运河流域5个)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总体水质较2011年保持稳定,但运河流域部分断面水质略有下降。饮用水源水质情况良好,2012年1-12月祥符桥水厂、临平水厂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2012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开展治太方案中期评估和修编工作

按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第四次省部际联席会议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我市《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和修编工作,并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咨公司完成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中期评估和修编工作。

(二)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除余杭四岭水库1个站点隔月监测外,市区26个常规站点、11个非常规站点、县级以上11个站点每月监测1次。加强饮用水源监测能力建设,在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增加了藻类分类监测、急性毒性(发光细菌法)、鱼法毒性等仪器,提升水质细菌学监测规范化水平,提高预警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加快备用水源建设。截至2012年底,闲林水库完成年度投资7.5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6.1亿元,已完成隧洞开挖8.5公里,隧洞衬砌1.2公里,大坝基坑开始开挖,移民安置房建设完成37%,库区拆迁和征地工作完成60%,高桦线闲孙线完成路基,闲祝公路万丈山隧道通车,国防设施迁建工程完成30%。三是开展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清泰水厂饮用净水改造工程完成膜处理构筑物施工及排泥水处理综合池、平衡池、污泥浓缩池的上部结构施工。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主城区继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十大产业。临安、余杭依托产业集聚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加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提升,引导流域内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二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实行建设项目新增污染与污染减排挂钩替代制度,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2012年,我市级环保部门未批太湖流域排放含氮含磷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三是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加大纺织、印染、化纤、冶炼、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淘汰和转移力度。2012年太湖流域列入全市淘汰计划共涉及企业108家。此外,创新淘汰落后产能的体制,探索建立产业“上大压小”、“上新汰劣”的用能动态平衡机制。

(四)点源治理

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持续性开展清洁生产,特别是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结合创模以及电镀、化工、印染、造纸、制革等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分两次下达清洁生产任务计划六区一市199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无低费方案3632个,中高费方案537个,实际投资额31003万元,削减COD 584吨,SO2221吨,综合节能6.02万吨标准煤。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半山和北大桥地区整治工作,杭州玻璃集团、杭州中药饮片厂实现了关停,全年半山和北大桥地区共有9家市属企业、9家区属企业实现关停转迁。完成余杭塘路等6条道路(污水管道)建设,完成石桥港整治工作,李佛桥河等4条河道已开工。成立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监管,开展太湖流域的氮、磷排放企和重点污染行业业专项执法检查,对临安青山开发区、玲珑工业园区和余杭塘栖工业园区等园区内的电镀、印染、化工、造纸等重污染企业加大执法力度。

(五)加强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监管

一是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全面投入试运行,四堡污水处理厂到七格三期9.8公里管网建成。城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5万吨/日)已完成投资39517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和进厂道路基本建设完成,进口设备安装完成70%,部分配套管网已开工建设。余杭污水处理厂二期(1.5万吨/日)和良渚污水处理厂二期(1.98万吨/日)及同步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临安污水处理厂6万吨/日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二是推进污泥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余杭塘西热电厂污泥综合利用项目(100吨/日)已技改完成投入使用。临安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55吨/日)已完成主体工程,设备安装基本到位。天子岭垃圾渗滤液提升改造工程通过环保和工程竣工验收,系统稳定达标运行。三是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按照“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每年安排出专项资金,用于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加快城镇雨污分流,2012年主城区共完成截污纳管项目304个,新增截污量33424吨/日;余杭区建设污水配套管网50.6公里,临安市建设污水配套管网67.8公里。四是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加强对污水厂进出水水质监管,健全污水厂减排监督考评制度,完善全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运行档案数据库建立,加强运营监督和管理。开展污水处理厂的专项执法检查,督促污水处理厂进行整改,污染物设施正常运行,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效率。2012年,全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5%以上,在线监测全部达标排放。

(六)开展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

一是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2012年,我市在太湖流域确定了5个高效生态种植业示范项目、4个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种养结合)示范项目、2个水产高效生态养殖示范项目和2个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完善杀虫灯等生态农业设施,示范性诱剂等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猪-沼-果”、“蛋鸡—沼—蔬(竹笋)”、“水果+畜禽+蚯蚓+甲鱼”等循环种养模式。经过一年的实施,13个示范区全部通过验收。二是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继续建设完善14个太湖流域,建设肥药双控示范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012年建立6个市级“肥药双控”示范工程,核心示范面积5000多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5万亩。通过“肥药双控”示范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化肥用量减少5.10%,农药用量减少4.09%。三是开展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综合治理。落实农业COD及NH3-N减排的各项具体工作,全市确定50家畜禽养殖企业为2012年度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COD、氨氮总量减排单位,其中太湖流域17家。同时,大力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和施用工作,2012年,主城区、余杭、临安7家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共计生产商品有机肥7.1万吨,消化吸纳畜禽粪便约22万吨。开展水产养殖业综合治理,2012年度在运河、上塘河流域共推广杭鳢1号3021亩次,实施黑鱼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750亩,实施水产高效生态养殖示范项目6个、布设监测站点23个。四是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为主体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余杭区累计投入资金3950万元,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18个,建设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临安市在太湖流域范围内累计投资2021万元,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8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治理技术推广和指导,2012年全市新增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治理工程249处,建造生活污水净化池容积5.2万立方米,新增年处理生活污水595.2万吨的能力。

(七)加快生态修复及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2012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平方公里。二是加强森林生态建设。2012年,完成太湖流域绿化造林面积12900亩(临安9100亩、余杭3800亩),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990亩(临安),完成封山育林8500亩(临安);完成项目投资2000万元(2010-2012年累计完成投资16100万元)。加强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组织开展太湖流域主要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余杭、临安共完成中央和省森林抚育补贴试点3.5万亩。开展森林村庄创建,加快推进平原绿化。余杭、临安、西湖等区、县(市)共新增省级森林村庄7个。三是加大湿地保护力度。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健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体制,组织实施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制定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明确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目标、范围、对象、指标和方法。四是城区绿化工作有新进展。2012年城区新增绿地441万平方米。

(八)努力提高水环境容量。一是做好河道引配水调度运行和管理。按照“科学引水、优化配水”的工作要求,科学调度三堡引水等工程的配水,2012年三堡引水工程引配水5.76亿立方,配水时间6012.1小时,显著改善了运河水环境。二是河道综保工程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京杭运河(杭州段)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通往太湖流域的9条一级河道中6条已竣工,下塘河(电厂热水河-上塘河)一期工程也于2012年底基本完成,西塘河二期工程(三墩港-余杭区界)已完成50%工程量,备塘河一期(东新东路-铁路,石桥路-运河)启动征迁工作。三是加强城市河道清淤疏浚与生态治理。主城区完成33条河道44.7公里37.4万方河道清淤。继续抓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河道保洁,2012年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81条(段),整治长度203.85公里。

(九)加强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继续大力推进太湖流域地表水站建设。完成祥符水厂、里畈两个省级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验收任务。完成苕溪及运河重要干流和主要支流的7个地表水站的验收任务。目前,杭州市太湖流域已建设15个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和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并投入运行。

积极组织实施水环境治理科技项目。在饮用水安全、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修复、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生态整治等方面加强组织攻关。进一步扩大示范试点面,如“典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及应用”、“农家乐废水高效低耗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工程示范”等,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水污染压力仍然较大

“十二五”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杭州市城市化率将达到74%,人均GDP将实现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新跨越,城市人口将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将进入到更高阶段。有限的环境容量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矛盾在新一轮发展中将更加凸显,具体表现在太湖流域水环境改善不明显,水污染压力仍然较大。

(二)水污染防治配套政策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水污染防治经济政策不完善,大多是采取政府强制性行为,企业缺乏自觉治理污染的积极性。河道污染源查找困难,部分农居区域及未改造的旧城区截污困难。配套的管网、泵站建设滞后,使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发挥不出最大功效,部分污水厂的实际运行负荷率偏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导致现有污水厂运行效率相对偏低。

(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滞后。我市太湖流域农村点源多、面源广,农村面源污染占相当比重,对太湖流域水环境造成很大的负荷。同时,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进度慢,对我市太湖流域水质改善造成很大的困难。“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新增氨氮指标,并将农业污染源纳入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到农业污染防治,工作面进一步延伸,治理难度进一步增加。

(四)部分项目进度不理想。资金、征地拆迁、群众上访等原因,严重制约和影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给财政支出形成了较大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由于受国内一些地方垃圾焚烧厂发电项目上访事件的影响,垃圾处理等敏感项目进展缓慢。

四、2013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2013年,我市将根据修编后的国家治太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饮用水源地和省、市界交接断面的水质。继续实施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月公示制度。认真做好应对太湖蓝藻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巩固和完善现有规范、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成果,确保饮水安全。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按照“四中心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生态经济的比重,确保从源头上控制用水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我市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加大淘汰落后的工作力度,加大纺织印染、化纤、冶炼、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淘汰和转移力度。

(三)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强化污染行业整治提升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大重点耗能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水企业(年取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和重点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始终保持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进一步提高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全面开展造纸、医化、印染、铅酸、制革和电镀等六大高污染行业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巩固铅蓄电磁行业整治成果,全面完成电镀行业整治提升,有序推进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整治。

(四)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备用水源项目建设,2013年闲林水库工程计划基本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填筑,完成隧洞开挖1.3公里,隧洞衬砌6.8公里。有序推进水厂技术改造,清泰水厂饮用净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投运,启动祥符水厂技改项目前期工作,杭州市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设备安装和配套的污水管网建设,临平污水处理厂一期(20万吨/日)开工建设。加快截污纳管工作,主城区实施“233”工程,即消除河道晴天排污口200个,完成截污纳管项目300个,日新增截污量3万吨。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杭州三堡排涝工程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继续开展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的可研报批工作,尽早取得可研批复。

(五)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肥药双控”示范区、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设施项目、沼渣沼液肥水灌溉设施、水产高效生态养殖示范项目、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全市新建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综合示范乡镇建设项目10个,完成4个低碳农村试点乡镇建设工作。全市面上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池容积3.7万立方米以上,新增各类沼气工程池容1.0万立方米。

(六)提高水环境容量,继续做好引配水和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二轮治太”工程的总体布局,继续做好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日常调水和运河引配水管理,减少入湖污染物,减轻内源污染,增强河湖水系交换能力,提高水环境容量。坚持“保续建、抓重点”,突出东部、完善西部,打通“断头河”,完善配水设施,实施系统性流域性整治。2013年继续实施西塘河二期、备塘河一期(东新东路-铁路、石桥路-运河),实施长度约3公里;西塘河二期计划于年底前完工;备塘河一期计划于年底前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整治农村灌排河道14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平方公里。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网站标识号:3301000019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 公 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