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全面开放
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八年六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浙委发〔2018〕20号),抢抓机遇、扬长补短,全面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大意义。省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杭州更大的对外开放新使命、新任务。面对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后峰会前亚运”重要窗口期、进一步明确对外开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利于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和省对外开放大局;有利于全面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凝心聚力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
(二)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开放强省”工作导向,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持续优化开放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综合能级,为推动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目标。2018年,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枢纽建设杭州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普遍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到2020年,系列开放新举措获得实质性推进,一批开放新平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重点领域的开放新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国际化能级不断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深入推进;亚太门户枢纽加快形成;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初显成效;跨境电商综试区升级版建设和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地位更加凸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格局全面形成,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辐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现代交通物流枢纽、产业大平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产业分工向更高端延伸。到202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5900亿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外资三年累计突破200亿美元。对外投资稳步增长,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变。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充分发挥,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移动办事之城”;对标国际公认标准,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最优营商环境,不断降低创新创业的时间成本、商务成本和制度成本,形成有利于高端人才持续流入的良好生态。
二、优化开放发展布局
(四)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争取国家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落户杭州。参与推进G60科创走廊等重大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重要国际会展活动。全面参与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和科技产业合作交流,共同推进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五)充分发挥“开放强省”排头兵作用。全面对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战略,制定实施杭州贯彻落实“四大”实施意见。深化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着力增强杭州高新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大平台能级,把江东新区建设成为大湾区的核心区。谋划推进杭绍甬舟交通、产业等一体化发展,探索四地跨区域协调联动的机制政策,高水平打造杭州湾南岸开放大通道。
(六)优化提升市域开放布局。深入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全面塑造钱塘江世界级自然和人文生态魅力,加快建成“世界级滨水区域和三个示范区”。加强市域空间统筹,加快副城、组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全面深度融入主城区。坚持城市国际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全力推动桐庐、建德、淳安提速发展、融入发展。
(七)全面提升空港国际能级。按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机场目标,提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通达能力,到2020年,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4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加快机场客货运设施建设,扩建国际航站楼,支持国际航空公司增加通达杭州的中远程航班,到2020年,力争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达到50个以上。高水平打造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空港交通优势和开放政策优势,聚焦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临空高端制造、航空运输物流等临空型高端产业。
(八)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围绕11条高铁、6个客运站、9个方向的放射性大型铁路枢纽目标,加快建设铁路杭州西站,实施机场站、江东站建设,加快杭黄、沪乍杭、杭绍台高铁线路引进机场,实现南北骨干高铁线与空港的无缝对接。加快推进机场轨道快线建设,规划建设沪杭城际铁路、商合杭湖州至杭州段、杭温铁路杭州至义乌段,积极推进杭建衢、金建铁路建设,强化杭州都市圈内通外联。规划建设杭武高铁杭临绩段,打通连接长江中上游城市群的快速通道。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临金高速公路、千黄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杭州市区段等骨架路网建设。谋划建设杭淳开高速公路等项目,提升杭州对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运河二通道项目为重点,提升内河航道等级,加快启动大江东出海码头项目。
(九)高水平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领先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功能,增加与国家骨干网的互联带宽,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部署保持全国领先,全面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开放平台。支持建设以大规模绿色应用为导向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传统数据中心向云数据中心升级。加快推进“ET工业大脑”、“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2.0版,建成以企业、民生、社会治理和政务领域等“数据大脑”共同构成的“城市大脑”。切实增强杭州数字经济带动全省、服务全国、影响全球的能力。
(十)建设大江东开放大平台。以打造浙江省大湾区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为目标,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高起点做好江东新区“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和体制创新的顶层设计。突出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高端服务业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航空制造等重点产业,建设若干“万亩千亿”平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生态型产业新城。完善和提升大江东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功能配套,形成与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融合发展、联动发展的格局。
(十一)建设城西开放型科创大平台。高水平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发挥其全省创新主引擎作用,加快构建与全球创新网络紧密联通的开放型创新体系,打造全球创新资源汇聚的创新开放合作标杆区域。依托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超重力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重大科创平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吸引集聚国际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国际水准的创新联盟、外国人创业园。按照“产城融合”要求,完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配套,高起点规划大走廊中心区块,推进杭州城西科技文化中心建设,加快形成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城市功能框架。
(十二)全面整合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为导向,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加快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建设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平台。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一流创新园区和高端制造业基地。积极发挥园区溢出带动效应,形成与其他区域共享共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打造一批主体功能突出、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国际产业合作园、科创特色小镇、开放式创业街区和高端众创空间。
(十三)全力打造全球最优跨境电商生态圈。积极推动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全球布局和杭州实验区建设,加快与跨境电商综试区有机融合、一体发展,在全球打响杭州“新零售”品牌。开展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对话交流,主动参与世界电子贸易标准规则的制定,支持设立国际电子贸易商事仲裁和调解机构。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实施“新外贸新制造新服务”专项行动,加快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升级发展。深化“一带一路”留学生创业馆建设,搭建跨境电商全球青年人才集聚和贸易信息联通平台。积极办好“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峰会、全球跨境电商峰会等。主动承接自贸区辐射溢出效应,复制成熟经验政策。
(十四)不断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制定实施《杭州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杭州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落实金融、电信、旅行、专业服务领域开放便利举措,扩大信息技术、文化创意、跨境电子商务、旅游、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服务产品出口,推动服务外包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打造数字服务、文化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贸易集群。全面落实《杭州香港高端服务业合作备忘录》,引导香港高端服务业在杭集聚,探索建设杭港高端服务业示范区。
(十五)全面提升货物贸易水平。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强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接,积极参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举办的系列贸易博览会,扩大我市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资源性产品和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发挥杭州电商之都优势,推动跨境电商平台(进口型)与海外供应商对接,建设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和特色街区。加大外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培育品牌、技术、服务新优势,推动外贸出口向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型。大力发展服务出口的国际展览营销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型)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外贸新动能。
六、提升双向投资质量
(十六)加快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出台贯彻国家、省有关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鼓励、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高端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杭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杭台经贸合作。加大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高科技企业招引力度,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在杭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积极推进“湾区之芯”和大湾区企业总部中心建设。深化实施重点外资促进“111”工程、“152”书记、市县长项目工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尤其是产业项目招引。健全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和重点外资企业服务机制,努力打造外资外商最佳服务城市。
(十七)全力支持企业高质量“走出去”。鼓励有实力的本土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具备跨国并购整合、营销网络建设、全球制造布局、联盟协作开拓、全球资源开发和国际研发合作能力的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深化“海外杭州”建设,加快海外仓全球布局,持续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质量,力争到2020年建成省级及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区4家。定期举办杭港经贸和科创等交流活动,充分利用香港高端中介服务资源,推动两地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十八)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产业。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落户、科研创新、新场景应用试点、人才吸引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融合应用,探索设立金融科技产业引导基金、海外并购基金,发展金融科技孵化器,吸引金融科技企业、项目、人才在杭集聚。加快推进金融科技领域的金融信息共享、数据统计、支付清算、征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办好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博览大会等活动,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国际化发展,不断扩大杭州金融科技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
(十九)以国际一流标准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依托钱塘江金融港湾“1+X”空间布局,持续招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和上市公司投融资总部等落户,打造一流财富管理中心。加快培育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教育培训机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等金融服务企业。支持优质外资金融机构与本土企业在境内外开展业务合作。扩大与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共建中英“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平台,探索与香港联交所等国际证券交易所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其在杭设立办事机构。
(二十)加快完善服务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杭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海创园科技金融聚集区、金沙湖双创金融谷等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支持银行科技支行、科技保险分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发展,鼓励开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保险、科技成果转化险等科技金融创新业务和产品。稳步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文创产业基金等发展,发挥科技担保机构的配套作用,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十一)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装置建设。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加快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法航空大学建设进度,推进国际创新园、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支持跨国公司在杭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全力办好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云栖大会、云栖“2050”大会等活动,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论坛、国际学术论坛、人才峰会落户杭州。
(二十二)有序布局“一带一路”海外创新网络。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海外创新链,建立企业海外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创新孵化中心等。推广美国浙江创新中心、杭州美国硅谷孵化器等海外优秀孵化基地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其引进海外高科技企业、高端项目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平台窗口作用,不断完善“资本孵化+招引回国+国内成长”模式。鼓励与海外先进众创空间开展合作,加强两地科创资源链接。
(二十三)继续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以“全球聚才十条”为核心的人才国际化新政和系列海外引才计划。实行海归科技领军人物创业“一事一议”制度,对海归领军型创新团队、顶尖人才及团队的重大项目落户杭州实施个性化政策。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和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展外籍高端人才“一卡通”服务,扩大面向外籍人才的市民卡发放范围,落实外籍高端人才长期多次往返工作签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外籍人才居留、出入境便利政策。统筹规划打造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国际人才社区。高水平打造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高标准建设“千人计划”产业园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办好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为有突出贡献的外籍人才颁发“钱江友谊奖”。
(二十四)着力加强国际人才培养。落实“开放育才六条”,实施“杭州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在杭知名企业开展留学生和外籍人才创业实习与培训,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管理制度。支持在杭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战略合作,努力培养新一代卓越企业家、高端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构建全市各领域人才互通互用、双向兼职和流动机制,实现全市人才存量的整合优化提升。引进国际优质培训资源,奖励国际技能比赛获奖人才。
(二十五)切实提升国际友城工作。盘活用好现有国际友城资源,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深度合作,充分挖掘国际友城合作新领域,形成新型合作关系。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友城布局,积极发展在科创、金融、会展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的国际新友城,到2020年累计发展国际友城32对。加强友城民间交流合作,鼓励友城之间开展民间组织交流活动。
(二十六)深入开展教育健康领域合作交流。办好“杭州国际日”活动,确定年度活动主题,搭建常态化活动载体,深入开展面向全球的交流、合作、展示、体验活动。用足用好“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BRLC)驻在城市优势,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医疗机构来杭合作办学、办医,制定教育国际化、医疗国际化、养老服务国际化等标准体系。发挥杭州基础教育和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相关领域友好合作。打造“留学杭州”品牌,吸引海外学生来杭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二十七)扩大国际文化旅游会展交流。发挥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带动效应,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杭州段),谋划设立全球运河城市联盟,积极推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扩大西湖文化、运河文化、良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杭州丝绸、茶叶、美食、瓷器等经典产品走出去,打响东方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创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发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的作用,加大杭州旅游国际推介力度,提升全域化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发挥G20峰会效应,提升国际会展引进、承办、配套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建设。办好杭州短池游泳世锦赛和2022年亚运会,继续大力引进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
十一、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二十八)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数字口岸”建设,打造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无纸化申报、数据化监管、在线化服务新模式,推广“汇总征税、自报自缴”方式,不断提高货物通关效率,进一步大幅压缩通关时间。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二十九)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造杭州“移动办事之城”金名片。对标国内外标杆城市和世界银行等营商环境国际标准,继续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现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财产登记、纳税等事项的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间进一步明显压缩。实施降低企业用地、运营、税费、融资等商务成本的综合性政策,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商务成本最低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十)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序清理废除现存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确保公平公正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示范城市升级版。深化互联网法院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在杭开展仲裁和调解业务,谋划在杭设立以解决电子贸易争端为特色的“一带一路”国际争端解决机构。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全面落实《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
(三十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市“一带一路”建设与城市国际化领导小组,形成“一带一路”建设暨城市国际化“1+X”领导体制,即一个领导小组加若干个专项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工作。充分发挥专项小组的作用,推动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成立“一带一路”建设与城市国际化咨询委员会,为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各区、县(市)参照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十二)强化统筹推进。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全面开放与城市国际化工作有机结合,对城市国际化已经确定的工作任务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做到统筹分解、统一布置、系统推进。统筹财税、土地、金融、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政策资源,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政策协同,提高政策绩效。强化对外宣传,借助国内外各种资源和途径宣传杭州全面开放和城市国际化新形象。
(三十三)强化考核评估。“一带一路”建设和城市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分解落实机制,推进季度督查、年度考核和专项评估。各区、县(市)和市直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细化工作举措,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