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良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8.66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7:47.8:48.5,首次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财政总收入1019.43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520.79亿元,增长14.4%。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成效。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190.25亿元,增长3.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实现工业增加值2157.1亿元,增长6%。服务业领先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73.52亿元,增长13.9%。文创产业增势良好,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15%。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省会城市第一。
(二)需求格局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取得新增强。投资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1.65亿元,增长15.7%。消费持续升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93亿元,增长15.8%。出口降幅收窄,实现外贸出口271.8亿美元,下降19.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5.1个百分点。
(三)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有机更新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都市经济圈建设有序推进,全市范围产业梯度转移加快。
(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农村、经济、社会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工作稳步推进,金融领域改革不断创新。
(五)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果。“破七难”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新提升,生态市建设进展顺利。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会好于2009年,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继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综合分析2010年发展环境,结合“十一五”规划目标,我市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4%;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3%以上。
三、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统筹区域,加快城市国际化。推进城市国际化,加快融入长三角,加大都市圈建设力度,统筹五县市发展,着力培育中心镇,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新平台,加快编制我市空间开发规划。
(二)促进转型,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文创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工业布局,继续开展为企业送温暖活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优化“人才+资本”的创业环境。
(三)推进项目,努力促进投资增长。全面实施新一轮“十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新城和综合体建设,加快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对中央投资项目和青川援建项目的管理。
(四)扩大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拉动。进一步实施好《关于构建“2+8”消费新模式扩大消费需求的若干意见》及相关细则。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农村消费。巩固和培育八大消费热点,加快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新兴消费。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发展,发展“杭城夜间经济”。
(五)推动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外贸出口,推进企业国际经营,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优质招商工作。
(六)深化改革,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加强农村各项改革,深化经济、教育、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体制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七)保障民生,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继续以“破七难”为主载体,为民办好实事。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八)谋划发展,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的组织领导,完善“十二五”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2010年新一轮“十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2010年新一轮“十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10个,总投资6482亿元,年度完成重点项目投资830亿元。其中,新农村建设17项,工业功能区建设88项,现代服务业培育87项,综合交通建设85项,新城区建设52项,生态市建设22项,休闲之都建设21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37项,文化名城建设25项,民生保障7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