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运行 > 经济形势分析
《求是》发表宁吉喆署名文章: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2018-02-06   |  
 核心要点: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加快自主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科研方面主要以模仿和跟踪为主,原创性成果较少,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高层次人才仍然稀缺。要转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创新。

   使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要实现全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新跨越,续写新篇章。

   一、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稳定性和韧性增强。2013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高于同期世界2.8%左右的平均增长水平。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物价、收入等民生指标表现不俗,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2017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首次回升、双向波动。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10个月低于5%,处于2012年以来的低位。物价温和上涨,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动能新产业茁壮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载人深潜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引领发展作用更加凸显。2013201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8%。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兴动能茁壮成长。近年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过10%。移动终端、数字消费、线上支付等技术日臻成熟,有效带动了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发展。网上零售额持续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促进了企业效益和市场预期向好。201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9%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5个月处于51%以上的景气区间。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与日俱增。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2017年提升到51.6%。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3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6.2%,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2.4个百分点。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美丽中国建设迈步向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大,环境质量改善显著。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6.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2013201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9%。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比2012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货物贸易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7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最高值。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56.4%,比2012年提高4.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加快发展。20132016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1%,稳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双向投资基本平衡。20132017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205亿美元,年均增长3.2%;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227亿美元,年均增长9.1%“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早期收获,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高铁、核电“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

   民生改善成效卓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高于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指引方向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和重要遵循。

   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加快自主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当前,我国科研方面主要以模仿和跟踪为主,原创性成果较少,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高层次人才仍然稀缺。2017年,最能衡量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全部专利的比重不到40%20%;目前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1000人左右,远低于高收入国家4000人左右的水平。要转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创新。

   使协调成为内生特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领域范围上看,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平衡。从层级和质量上看,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与优质供给不足并存,2017年煤炭、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而机器人、临床创新药物等产品大量依靠进口,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自给率不足20%。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互掣肘、相互交织,已经成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此,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需动态平衡,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高质量发展是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发展。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短板。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1/4。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水、气、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才能推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使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传统竞争优势减弱。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贸易强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实现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

   使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但目前我国民生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40%左右、北美国家的不到30%。要实现全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完善统计体制,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这是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与我国统计改革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科学部署,是做好新时代统计工作的根本遵循。

   更加努力反映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深化和完善“三去一降一补”统计监测,反映“破、立、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态。认真实施好现有专业统计中质量、结构、效益统计,建立健全反映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调查体系,完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测算方法,及时反映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建立反映工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探索工业发展质量指数编制。

   更加努力反映需求的高质量发展。面向需求结构变化,全面深化服务业统计改革,优化服务业生产指数编制方法,健全新兴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强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六大幸福产业的统计监测,健全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统计制度。完善贸易外经统计方法制度,密切关注网上零售、跨境电商等市场动态。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案,系统揭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更加努力反映投入产出的高质量发展。认真开展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改进和完善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扩展科技统计调查范围,完善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制度,积极反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跟踪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继续深化能源统计改革,加强能源消费监测,积极推进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实施好绿色发展评价等重大统计改革,研究开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监测。

   更加努力反映分配的高质量发展。完善居民收支统计,健全收入分配统计监测体系,改进工资统计,建立多主题居民生活质量调查体系。做好价格监测工作,探索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来源多样化,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制度改革试点。强化贫困监测,更加真实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展情况。

   更加努力反映宏观经济循环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三大核算改革,认真实施2016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快推进投资与资本支出统计改革,加快建立包含商品和服务的全口径消费统计。精心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反映生产、流通、消费循环,准确揭示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科学衡量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禀赋、财富积累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和咨询服务。

 

来源:求是网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网站标识号:3301000019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 公 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