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2) > 计划总结
关于杭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   2016-05-18   |  

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16)

 

关于杭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6年2月1日在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杭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速、稳中向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大关。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5年

预期目标

增长%

2015年实绩

指标

属性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左右

10053.58

10.2

预期性

其中:农业增加值

亿元

1.5左右

292.13

1.8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8左右

2903.3

5.4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8左右

5855.29

14.6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左右

5556.32

12.2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左右

4697.23

11.8

预期性

出口总额

亿元

8左右

3108.03

2.9

预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7.5左右

1233.88

9.8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以上

预计3

预期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103左右

101.8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左右

48316

8.3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5左右

25719

9.2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1.74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22.91

28.79

约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7以内

4.21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下降0.2%

预计均能完成任务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下降1%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下降1%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万吨

下降1%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下降1%

约束性

备注:括弧内为绝对数。

从上述指标完成情况看,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执行情况良好。在20项指标中,11项预期性指标和7项约束性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但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2项指标未能完成年度目标。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另一方面,随着我市转型升级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落后产能淘汰持续推进,关停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这对我市工业生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全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统筹施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落实各项定向调控政策,及时出台工业、房地产、金融、外贸等稳增长配套政策措施,在结构调整、质效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增长10.2%,成为全国第十个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的城市,增幅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时隔三年重回两位数增长。信息经济引领发展。以“一号工程”为引领,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订《杭州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加快士兰微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海康威视桐庐安防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年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2313.85亿元,增长25.0%。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增长14.6%,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8.2%,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达74.6%,服务业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4.1%。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保持稳定。着力推进农业集约发展,积极培育民宿经济,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农业增加值292.13亿元,增长1.8%。有效投资较快增长。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出台《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月和百日攻坚活动,建立周旬月协调机制,强化对重大项目的服务与管理,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56.32亿元,增长12.2%。其中,市重点项目投资165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0.3%,省重点项目投资49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49.1%,省、市重点项目年度目标提前一个月实现双完成。消费市场企稳回升。鼓励发展O2O、移动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模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7.23亿元,增长11.8%。网络消费发展迅猛,实现网络零售额2679.83亿元,增长42.6%。外贸出口结构优化。实现出口总额3108.03亿元,增长2.9%,其中不含省属企业实现出口2760.72亿元,增长5.1%。跨境电商出口141.13亿元,机电产品出口1254.17亿元,增长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94.94亿元,增长7.3%。

(二)坚持突出重点,G20峰会筹备工作强势推进。

峰会项目推进有力。按照“确保必须,能省则省、突出重点、分类管理”的原则,提出并安排了一批峰会保障和环境整治项目。建立了峰会项目推进情况旬报制度,确保节点进度。以举办峰会为契机,争取了一批国家支持政策和专项建设基金。安保措施加快落实。开展“百日维稳攻坚大会战”,全面落实严查、严打、严管、严控措施,构筑整体防控、立体防卫、层圈过滤的安保防线。在治安、交通、消费、网络、食品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市容环境全面整治。推动城市环境提升,实施道路整治和街容美化工程,加快市政设施、建筑立面、街道绿化国际化改造,加大违章建筑、广告等拆除力度。志愿服务积极开展。组织G20峰会志愿者服务活动,做好联络员、翻译员、服务员等招募培训。开展地铁、公交文明乘车劝导,促进广大市民和游客文明素质提升,努力营造“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创新驱动,新动力新亮点不断显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成为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纳入国家科技孵化器体系的众创空间14家,新登记企业62998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485家。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7条”,培养高技能人才4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发明专利授权8296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12.60亿元,增长9.8%,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77.35亿元,增长9.4%。特色小镇蓬勃发展。出台《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培育创建省市特色小镇41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约占全省四分之一。产业平台创新能力提升。临江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园区)集聚创新功能不断增强。新金融发展迅猛。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30家,累计分别达118家和155家,IP0募集资金达34.69亿元。新增网商银行、网金社、浙民投、芝麻信用等金融机构35家,银证保金融机构累计达409家。私募股权机构集聚,新增备案私募金融机构838家,成立蒲公英等引导基金10家。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利用外资71.13亿美元,增长12.3%,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249.27亿元,增长18.5%。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0个,浙商回归到位资金660.58亿元,增长27.0%。

(四)坚持市场导向,重大改革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重大战略实施步伐加快。“两区”创建获国务院批复,跨境电商综试区56条创新政策顺利落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全面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三年计划。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成为首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建设体系示范城市,信用建设杭州模式全国推广。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有较大突破,筹建设立规模逾4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商品房市场与住房保障体系有效衔接,住房保障货币化指导意见出台实施;天然气价费、电力价格改革平稳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启动实施;临安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初见成效。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全面深化,服务清单制度推行;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启动实施;全市开发区(产业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意见出台实施,钱江经济开发区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成立了五个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专委会,出台实施医疗卫生、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市域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萧山、余杭、富阳与主城区融合进一步加快,“六大西进”行动深入实施;区县协作、联乡结村工作深入推进,开展协作项目1534个,落实协作资金3.78亿元,筹集联乡帮扶资金1.68亿元;加快小城市建设和中心镇培育,完成投资404.96亿元,三年累计投资超千亿。

(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开展治水、治气、治废。推进“五水共治”,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闲林水库等项目有序推进,加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1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管网239公里,基本完成境内84条137公里黑臭河整治任务,超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5.1%。推进“五气共治”,杭钢集团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突破,主城区“无燃煤区”基本建成,淘汰黄标车81079辆。推进“五废共治”,实行危废品无害化集中处置,推进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全面提升环境整治。落实“三改一拆”,完成“三改”面积2168.85万平方米、拆违面积2057.89万平方米。扎实开展“四边三化”,完成“两路两侧”专项问题自查和整治。加快实施“三江两岸”生态化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沿线污染企业整治和码头景观改造。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加快实施节能重点工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年节约标准煤13.85万吨。加快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改造,强化排污权交易总量控制管理。

(六)坚持民生为先,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成功申办2022年亚运会,高质量举办杭州国际马拉松、第五届国际(杭州)毅行大会等品牌赛事。全面启动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全年签约人数达52万人,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782张,新建(扩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74家。新增中小学、幼儿园73所,新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3所。主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幼儿园名园集团化覆盖面分别达79.7%和71.2%。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覆盖。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3.61万人、30.5万人、11.25万人、17.43万人、17.5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9%,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达921.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以上。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8.7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47394套,竣工57530套,市本级推出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配租房源10821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1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9元,增长9.2%,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1860元。

2015年主要目标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杭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社会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城市影响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是经济爬坡过坎,结构调整加快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5965.7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053.58亿元,年均增长9.1%,成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5:47.3:49.2调整为2015年的2.9:38.9:58.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8%。“十二五”期间是质量效益齐升,创新要素集聚的五年。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国家级孵化器总量居省会城市第一,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创建,新增余杭、富阳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期间是城乡融合发展,民生福祉增进的五年。三区四县(市)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30335元增长到2015年的48316元,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4778元增长到2015年的25719元,年均增长11.7%,城乡收入比从2010年的2.05:1缩小为1.88:1。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6.43万人。率先消除城乡绝对贫困人口。“十二五”期间也是能耗不断降低,生态环境改善的五年。前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5%左右,2011-2014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16.3%、13.7%、15.4%和17.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转型升级尚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当口;新旧动力转换尚需时日,有效供给还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城市国际化程度总体不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精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下降;社会民生领域的短板比较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加强;实体经济亟待“减负”,金融、安全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还需进一步化解。必须客观面对这些周期性、素质性、结构性矛盾,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精准施策、务实创新。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

2016年,我市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但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美国加息、TPP协定、欧债危机、恐怖主义、难民问题增加了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国内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加码,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在加大,稳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市迎来举办G20峰会千载难逢的机遇,经济将提速换挡,但同时也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肩负着办好峰会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对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提升,更加注重培育发展动力,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此,建议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建议

指标名称

2016年目标增长(%

指标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

7.5-8.0

预期性

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5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

5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

10以上

预期性

信息经济增加值

20

预期性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15

预期性

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

12

预期性

健康产业增加值

12

预期性

旅游产业增加值

12

预期性

时尚产业增加值

15

预期性

金融产业增加值

10

预期性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10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10以上

预期性

其中:重大基础设施投资

20以上

预期性

重大产业项目投资

15以上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15以上

预期性

生态环保投资

15以上

预期性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12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以上

预期性

其中:网络零售额

30以上

预期性

货物出口总额

高于省1个百分点

预期性

服务贸易出口额

10以上

预期性

新增上市企业数

15

预期性

新增股份制企业数

230家

预期性

“浙商回归”到位资金

700亿元

预期性

“三改一拆”

完成“三改”100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00万平方米

预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左右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以上

预期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左右(上年为100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左右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左右

预期性

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

按照省下达

计划排定

预期性

“个转企”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

约束性

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

约束性

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建议作如下说明: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0%。主要考虑:一是适当高于国家、省目标,国家初步考虑增长6.5-7.0%,浙江省增长7.0-7.5%。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我市有条件和基础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长水平。二是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按照提前一年翻番的要求,年均增长6.7%即可实现。三是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增幅会有明显下降,工业和出口持续低迷,杭州又将集中力量办峰会,指标安排要留有余地和空间,有利于保持定力,坚持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为此,我们建议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标为7.5-8.0%,比2015年目标适当调低,但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和0.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主要考虑:服务业是杭州发展的主支撑、主引擎,保持服务业两位数增长对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国家将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浙江省将开展服务业强县培育工作,杭州必须抢抓机遇,集聚要素,力保服务业实现10%以上的增长。

(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主要考虑:我市经济动力转换加快,科技创新助推工业经济加速转型升级。2016年国家还将推出一系列降税费、降成本的政策,有利于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近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去产能和去库存的压力,产业转型升级所形成的增量,尚不能完全弥补淘汰落后产能形成的减量。综合考量,建议2016年目标安排增长5%,与2015年实际增长接近,更有利于工业经济调结构、提质量。

(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5%。主要考虑: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都市农业、民宿经济加快发展,建议201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5%。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主要考虑:在当前外需不振,内需不旺的情况下,投资成了稳定经济的压舱石。G20峰会召开、亚运会场馆建设、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民生改善、环境治理将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实施“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等项目将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建议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30%以上。主要考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扩内需,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信息消费、教育文化消费、健康养老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较快,特别是网络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新增长点。2016年G20峰会召开将拉动餐饮、会展、旅游消费增长,且汽车限购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影响也已基本消除,为此建议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30%以上,与全省增长目标保持一致。

(七)货物出口总额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10%以上。主要考虑:2016年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省政府安排货物出口目标为适度增长。考虑到杭州跨境电商、服务外包具有较好基础,建议货物出口总额比省目标高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10%以上。

(八)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以上。主要考虑: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创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特色小镇建设不断深化,“人才新政27条”对引进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安排3%以上。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主要考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职工工资稳步提高、城乡社保体系扩面提质,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农村居民创收途径增多,乡村旅游等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建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

(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左右。主要考虑:工业、服务业均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考虑到我省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商品流通体系也比较健全,建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省里保持一致,为103左右。

(十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按省下达任务执行。我市经济平稳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杭州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城市之一,对人才的“吸引效应”也十分明显。建议这两项指标按省下达任务执行。

(十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比例,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削减个数均按国家、省确定的目标要求安排。主要考虑:这些指标都是约束性指标,必须按照国家、省的要求不折不扣完成。

 三、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建议

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要按照“十三五”规划“四个重大”的总体布局,围绕发展平台、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六大重点领域,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项目。全市共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56个,其中实施项目451个、预备项目105个,年度计划投资1538亿元。实施项目中计划新开工项目81个,建成项目65个,续建项目304个。

(一)发展平台领域

坚持以重大平台为抓手,围绕“一区、两廊、两带、两港、两特色”的产业布局,实施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承载力。2016年计划安排实施类项目22个,预备类项目3个,当年计划投资308亿元。开工建设城市之星国际旅游综合体德中同行馆、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公共安全院、深圳国际华东智慧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钱江通道南接线至河庄公路(江东五路)、河庄至临江公路(临鸿东路)、G104至临江连接线(江东三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传化公路港临江综合物流产业园等产业平台项目,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临安新联至横畈公路改建、临安陈家坞至市地公路改建、临安青山至大罗公路改建等基础设施项目,科技孵化基地、华立(青山湖)先进制造基地等产业平台项目及杭州特色小镇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江河汇城市综合体、杭州东部软件城、钱塘江金融湾上城区金融科技带等预备类项目前期工作。

(二)基础设施领域

坚持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推动城市立体发展。2016年计划安排实施类项目38个,预备类项目11个,当年计划投资358亿元。建成机场高速公路改建、东湖快速路(德胜路立交南—外翁线)、石祥路提升完善(储鑫路—丰庆路西侧)、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东线新建下沙南互通等项目;开工建设临金高速公路建德至金华段、G56杭瑞高速新建余杭九峰互通立交、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杭州段)等项目;加快建设杭黄铁路、地铁2号线、地铁4号线一期、地铁5号线一期、地铁6号线一期、绕城西复线、文一路地下通道(紫金港路—保俶北路)、望江路过江隧道、备塘路改造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天目山路提升改造、青年路过江隧道等预备类项目前期工作。

(三)产业转型领域

坚持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1+6”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2016年计划安排实施类项目234个,预备类项目36个,当年计划投资425亿元。建成国际博览中心、华数数字电视产业基地、聚光科技物联网产业化基地、华东医药(杭州)冬虫夏草菌粉生产、中国(桐庐)快递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普凯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及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园、杭州东湖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网易杭州软件生产基地二期、阿里巴巴支付宝、西子航空二期、杭州国际金融会展中心、武林广场地下商城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滨江大华安防产业基地、中聚(杭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杭州汽车生产基地乘用车项目二期等预备类项目前期工作。

(四)城乡统筹领域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和延伸。2016年计划安排实施类项目36个,预备类项目13个,当年计划投资82亿元。建成余杭星河路隧道、23省道富阳区横凉亭至新登段改建、淳安县汾口大道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千黄高速淳安段、吴兴至建德公路桐庐坞善岭至龙头山段改建、桐庐县城城南路提升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城际铁路杭富线、杭临线、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23省道航头至界头段改建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03省道萧山义桥至楼塔段改建、23省道桐庐段改建、S302省道丰茂半岛连接线等预备类项目前期工作。

(五)生态环保领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有效保护六条生态带,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2016年计划安排实施类项目53个,预备类项目7个,当年计划投资96亿元。建成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提标改造、萧山钱江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扩建、富春江船闸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市七格污水处理厂四期、第二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提标、钱江世纪城安全生态带(沿江景观带)等项目;加快建设九峰环境能源、萧山东片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临江污水处理厂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京杭大运河渔人码头生态公园、千岛湖源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一期等预备类项目前期工作。

(六)公共服务领域

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面。2016年计划安排社会民生领域实施类项目68个,预备类项目35个,当年计划投资269亿元。建成杭州奥体博览城沿江绿化及社会公共停车场、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杭州市蒋村普通高级中学、滨江区“阳光家园”社会福利中心、杭州银湖实验学校、临安中学整体迁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杭二中萧山分校、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市老年病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杭师大迁建、市职工文化中心、杭州市儿童医院、杭州市全民健身中心、杭州人民警察学校迁建等在建项目;积极推进西湖大学、笕桥职业高级中学、市南郊监狱改扩建、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等预备类项目前期工作。

四、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我们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和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抢抓发展机遇,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践行实干至上、行动至上,在跨越万亿的历史新起点上,瞄准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一)抢抓发展新机遇,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城市国际化是我市“十三五”时期的首位战略、首要任务。既要举全市之力办好G20峰会,更要借好G20东风,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服务保障G20峰会。有序推进场馆改造提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整治等任务。扎实做好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市民素质提升和宣传发动等工作。加快宾馆、商场等设施改造提升,加强城市接待能力。完善调度指挥体系,筹划综合模拟演练,稳妥做好电力、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抓好峰会安保维稳,确保各项流程和环节有序高效运行。二是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落实《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17年)》,以教育、医疗为重点,推进国际学校和国际化医院建设。加强城市国际化标志建设和改造。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国际化社区相关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友人在杭一站式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空港国际化,加密亚洲主要城市航班频率,完善东亚、东南亚航线网络。延长签证时间,简化签证办理,鼓励外籍人士定居杭州。实施一揽子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一系列论坛、会展、招商等国际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来杭投资发展。制定旅游国际化新一轮行动计划,加大境外推介力度,推出一批世界级的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四位一体”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办好B20会议,加大招商力度,组织专门团队,加强与龙头企业洽谈,推动优质项目招引、落地,力争实到外资72亿美元、实到内资1380亿元,浙商回归到资700亿元。积极参与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统筹促进服务外包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外包业务,力争完成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0亿美元。鼓励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进缅甸工业园建设。

(二)增强发展新动力,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新增长点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适度扩大总需求和积极扩大有效供给,形成新老动力互相协调、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努力保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一是把创新摆上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0家。鼓励各类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设立孵化器,新增各类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为我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0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育和招引,进一步落实“人才新政27条”。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积极推动西湖大学、湖畔大学、浙江工程师学院等共建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重大科技示范应用专项。二是大力发展和扶持实体经济。加快现有产业、企业的动力修复,深入推进“四换三名”,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新增上市企业数15家,新增股份制企业230家。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有序开展产能置换、兼并重组、环保搬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大力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实体企业在交易、人力、税费等方面的成本,研究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加大应对两链风险的力度,对主业经营良好,主要受担保链牵连、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扶持。加快“僵尸企业”清理退出,淘汰落后产能200家以上。三是着力提升投资消费出口传统动力。保持有效投资力度,更加注重投资结构优化,集中力量加大对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民间投资,推出招引一批PPP示范项目。围绕“四个一批”,继续抓好省市重点项目的开工和竣工。加强土地资金要素保障,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万亩、再开发低效用地3万亩,新增重点项目贷款500亿元。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强化服务供给,引导“跨境消费”和“跨区域消费”回流。全年开展信息、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进一步完善住房消费政策,加快住房存量“去库存”。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探索跨境电商B2B举措。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精准扶持出口生产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四是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预研储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关系,储备一批创造新供给、激活新需求的政策工具,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提升经济运行监测水平,优化企业监测样本,发布经济监测指数,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做好预警预案预控。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强化平台集聚功能。

统筹市域整体布局,着力打造重大平台,不断优化整合现有开发区(园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以拓展发展空间来积聚新要素、形成新供给。一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和利用。实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推进路网、航空、物流建设,完善主城区与副城、新城、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网络,引导人口、产业、服务、城市建设向三区四县市倾斜和集中。推进临安、桐庐、淳安、建德城区和中心镇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完善社会功能。继续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和结对帮扶。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二是打造一批新平台。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1+X政策体系实施。制定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打造运河湖滨高端商务带、钱塘江生态经济带、钱塘江金融港湾,加快杭州空港经济区建设。三是持续推进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深入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开发区(产业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空间布局、集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升级、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发展水平。四是加快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建立小镇入驻企业、创业者、风投资本之间的创业生态体系,加强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省级、市级特色小镇投资400亿元。开展特色小镇专题招商活动,做好495个特色小镇项目的前期和推进工作。加快特色小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创业成本。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统计体系,不断完善扶持政策。

(四)构建产业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1+6”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信息经济为引领、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一是打造万亿元信息产业集群。深入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加强与阿里巴巴、华三通信、海康威视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电子政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等领域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二是发挥好服务业主导作用。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继续抓好文创、旅游、金融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大对新兴服务业的研究和支持。加快望江智慧产业园、杭州湾信息港二期等150余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培育15家税收超亿元、5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加大对老旧市场的搬迁改造力度,推进低端服务业转型升级。三是提升杭州制造业竞争力。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航空零部件、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核心基础产业,着力推动比亚迪、长江新能源汽车和沈阳新松机器人项目落地。力争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500个,“工厂物联网”示范项目100个。改造提升纺织、化纤、食品、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丝绸女装、现代家居、化妆品为引领的杭州特色时尚产业。四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做好粮食、蔬菜、果品保障,加快现代民宿经济、农家乐、农村运动休闲、农业综合观光园等业态发展。加大绿色农产品直供直销力度。

(五)优化改革新机制,释放市场活力。

更加注重市场化改革,着力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改革项目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一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重大项目统筹决策机制、PPP项目合作机制,组建市级投融资平台,加快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市场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深化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指标,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实施差别化用电用水用能等价格政策,推动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应。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实行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推进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和资产证券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打造资本运行平台。五是加快构建“信用杭州”诚信体系。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全面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营造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构建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联动机制,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

(六)落实绿色新要求,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一是推进环境治理。深入实施“五水共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狠抓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厂提标,开展特色行业和低小散行业污染治理,加强农村农业污染防治,建立农村污水管网维护机制。全力加快“五气共治”,推进“无燃煤区”向三区四县市延伸,强化机动车、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等项目整治,全面完成小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化改造。强力推进“五废共治”,加强危废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无害化处置水平。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西湖、西溪、运河综合保护,巩固“三江两岸”、“四边三化”成果,加快违章建筑、堆积物、非公路标牌、马路市场的整治,加大绿化补植力度。推进杭州市区及周边六条生态带的保护,加快苕溪、运河等主要水系河流生态廊道建设。三是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全面取消分散燃煤,强化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努力完成省下达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七)增进民生新福祉,提高群众获得感。

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广泛、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制定出台全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二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干,大病医疗保障为补充,医疗困难救助为兜底的医保体系,着力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负担。进一步深化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发展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三是提升教育服务品质。提升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服务水平,完善终身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三区四县(市)延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健全公共教育普惠机制,完善教育资助体系,促进高标准教育公平。四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鼓励大学生创业。实施就业创业新政27条,支持大众创业。统筹推进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五是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居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六是全力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继续加大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落实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认真采纳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善做善成,为全面开启“十三五”美好征程砥砺奋进!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网站标识号:3301000019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 公 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