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2) > 规划信息
杭州市发改委绩效管理规划
  |   2017-12-29   |  
  

一、使命和愿景

(一)使命

1、市发改委的发展背景

2、市发改委的主要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

(二)“十三五”期间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职能绩效指标和重点工作目标

(一)健康产业增加值

(二)扩大有效投资

(三)重点项目投资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特色小镇工作

(六)强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七)发展循环经济

(八)应对气候变化

(九)推进创新创业

(十)中心镇建设

(十一)对口支援工作

(十二)市创投引导基金工作

三、“十三五”期间绩效管理重点目标

(一)社会评价意见

(二)绩效问题

(三)创新创优规划

(四)标准化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使命和愿景

(一)使命

1、市发改委的发展背景

197511月,经中共杭州市委〔1975100号文通知,重建杭州市计划委员会。200112月,经浙委发〔200153号文杭州市计划委员会更名为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55月,市委办〔20053号文转发浙委办〔200480号文将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撤销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将其承担的相关职能划入市发改委。20121月,杭政办函〔201214号文新成立了杭州市服务业促进局,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服务业相关管理职责划入市服务业促进局。根据20159月市委办发〔20157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设立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改委),不再保留市服务业促进局,相关职能划入市发改委。

2、市发改委的主要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

市发改委是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统筹协调、总量平衡、结构调整,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工作部门,是市委、市政府重要的决策参谋和执行机构。有七大主要职能:一是战略谋划。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促进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及政策措施。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二是统筹平衡。衔接平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负责全市重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投资管理。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负责全市重点项目综合管理和项目前期工作,负责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综合平衡政府财力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并纳入投资计划管理,引导民间资本等其他资金的投向。四是改革推进。负责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课题研究,提出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或参与综合性改革试点。牵头推进城市国际化。统筹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管理。五是产业优化。组织拟定综合性产业政策,负责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拟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六是公共服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综合提出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定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重大问题。七是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推进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完善空间规划体系。负责研究提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建议。组织拟定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

(二)“十三五”期间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杭州深入推进绩效管理,着力推动杭州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深化发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G20国际峰会以后,杭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城市国际化,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给发展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体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低速增长,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下行的压力还在加大;杭州经济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杭州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改革发展“窗口期”,也面临诸多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风险。

需要我们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引,保持定力、增强信心,扎实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为着力点,牢固树立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看齐,讲政治,讲全局,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发展改革工作。二是进一步聚焦机遇,精准发力。全市发改系统要充分发挥重大赛事活动筹备的牵引和倒逼作用,把服务保障赛事活动与推动城市全面进步、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精准发力,重点解决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扩大有效投资、要素保障等重大问题,形成推动城市软硬环境提升的强大动力。三是进一步聚焦创新,与时俱进。发展改革系统作为综合经济部门,必须持续增强认识把握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的敏锐性,与时俱进地深度调整发展改革工作的理念、思路和着力点,多用好办法,探索新办法,努力实现新常态下有新状态、新本领、新作为,深入谋划新空间、新结构、新体制、新治理“四新问题”。四是进一步聚焦作为,敢于担当。发展改革系统作为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既要着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要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勇于担当作为,出好点子,拿好方案,抓好落实,在发展改革实践中攻城拔寨、闯关夺隘,干出实绩、干出口碑、干出形象。

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的宗旨、坚持“开放、民主、责任、绩效”四大理念,以落实杭州“十三五”发展各项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学把握“稳”与“进”、“力度”与“节奏”、“战略”与“战术”的三大关系,推动重大问题谋划,重大战略深化、重大规划落地、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出台,聚焦经济运行稳健优质,聚焦国际化水平提升,聚焦投资结构优化,聚焦结构性改革,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职能绩效指标和重点工作目标

(一)健康产业增加值。

1)现状

2015年健康产业增加值502.06亿元,增长12.9%

2)形势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经验,以及国内外环境与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市健康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

健康理念转变和收入水平提高带来发展新契机。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了较大变化,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高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健康养老等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技术突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生命科学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不断交叉、融合发展,催生了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新型健康产业业态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极大拓展了健康产业发展空间。

改革深入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将为企业营造更有序、更规范市场环境,推动企业拓展新领域、新市场,逐渐形成一个规模更为庞大、运转更为高效的健康产业体系。

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中国建设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正式升级至国家战略,要求将健康的理念贯穿到政府的施政理念中,将给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消费促进加快产业规模扩大。健康消费是扩内需的主要潜力点所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健康消费支出水平还很低。增加包括健康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供给成为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内容,能有效促进国内健康产业规模的扩大。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二是个性化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且整体缺乏活力和效率;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仍需加强,缺乏新药、高端医疗设备等健康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四是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特别是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端护理人员等高层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五是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区域不平衡现象并存;六是健康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行业诚信度较差,亟需加强监督和指导。

3)总体目标

2020年,健康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4)年度目标

健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药品招标频次。造成生物医药产业波动。

医保总额控制。药品招标降价将导致生物医药产业增速下滑。

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改革的进度、深度。影响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的数量和速度。

6)方法和举措

按照“提升杭州、服务全省、示范全国”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医、康、养、健、药”五大发展方向,实施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资源整合、融合发展等四项原则,以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企业培育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要素资源,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重点推动五个方面发展:“医”为主体,大力发展医疗及相关第三方服务;以“康”为支撑,培育发展康复护理及疗休养业;以“养”为特色,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产业;以“健”为纽带,积极发展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以“药”为重点,创新发展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推进六个一批工程:聚焦一批加快健康产业重点领域,推动突破发展;打造一批健康产业集聚平台,促进集约发展;推进一批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培育一批健康产业骨干企业,壮大市场主体;实施一批健康产业创新计划,加快转型升级;启动一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更新健康理念。

实施五类保障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统筹、推进试点示范、夯实人才基础、加强服务监管。

(二)扩大有效投资

1)现状

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6.3亿元,增长12.2%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42.4亿元,增长5.1%

2)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投资结构和方式出现新变化、新机遇,仍要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关键作用。一是城市国际化为扩大有效投资提出新的要求。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杭州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杭州2022年举办亚运会也需要全力实施一批亚运场馆、亚运村等保障项目。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及“两区”建设,需要我市抢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推进一批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创新载体等转型升级重大项目。三是国家全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力度,力促简政放权等政策为稳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全市项目“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格局,使项目成为我市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4)年度目标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仍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和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增加了投资项目落地的不确定性。

资源要素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受地方政府性债务规范管理、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等影响,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存在增大可能。用地方面,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补划等政策,尤其是“占优补优、占水补水”要求,对重大项目落地带来较大压力。

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相对不足民间投资“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不会投、就不投”尚未解决。

6)方法和举措

加强项目协调推进。通过继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协调推进、项目要素保障等手段抓好项目落实推进。

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简政放权与规范管理相合、要素保障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强化重大项目统筹决策机制,优化重大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强化重大项目统筹协调,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要素制约,构建投资新平台。

优化考核加强督查。对扩大有效投资考核进一步优化,发挥导向作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奖快罚慢。同时不断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在现有15个督查组基础上,由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带队督查,及时发现解决扩大有效投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重点项目投资。

1)现状。

2015年市重点项目投资1655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03.4%2016年市重点项目投资1697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06.1%

2)形势分析。

    重点项目是全市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持我市GDP合理增长的必要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市GDP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势态,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说明我市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因此,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引领作用十分必要。

3)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市重点项目投资约9000亿元。

4)年度目标。

2017年:1700亿元

2018年:1800亿元

2019年:1910亿元

2020年:2020亿元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征地拆迁难”问题依然存在。征地拆迁是项目前期的关键环节,许多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展较慢,制约了项目顺利落地、快速推进。

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受制于市场需求疲软和企业盈利空间小影响,工业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不足;PPP项目推介多、签约落地率偏低,社会资本观望较多。

6)方法和举措。

开拓资金保障渠道。一是结合国企改革,加大对我市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力度,支持融资平台赴海外招募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二是大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与政府合作,建立完善PPP项目推介库及配套操作细则,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项目;三是建立新型融资模式,对接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企业债券,深化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融资合作。

强化土地保障力度。一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以项目定计划、以空间定计划、以占补定计划”的原则,科学编制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计划,有保有压、按效分配,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发挥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实现土地资源要素精准配置;二是着力争取用地空间,以大规划、大战略、大活动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用地空间的支持,帮助我市调剂或统筹一批等级较高的优质水田占补平衡指标;三是加大内部挖潜力度,继续推进亩产倍增、空间换地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强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回收利用,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规划空间、耕地占补平衡资源挂钩制度。

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一是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完善项目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加强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继续落实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和分类分级协调机制,开展项目前期提速、银项对接、征迁攻坚等系列专项活动,切实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督查考核力度,形成各责任单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现状

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一是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稳步提升。实现信用平台大数据融合,实现统一代码全转换,实现信息归集全覆盖。二是信用首次嵌入“最多跑一次”,实现行政审批管理全过程。三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用信领域全面推广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初见成效。四是县级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覆盖,特色化探索成效显著。五是组织保障全面增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信用考核工作有序开展。

2)形势分析

虽然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信用应用范围较为局限,应用领域和环节还需深化拓展;二是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仅有指导性制度,可操作有待加强,具体措施有待加快落地;三是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足,信用服务机构发展缓慢,信用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还需有效激发。

3)总体目标

2020年,建成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4)年度目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目标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2016

2017

2018

2018

2020

指标属性

1

重点人群信用档案覆盖率

>80%

>85%

>90%

>95%

100%

约束性

2

与市级政府部门和区县实现互联互通

>80%

>85%

>90%

>95%

100%

约束性

3

行政管理事项中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市级部门覆盖率

>80%

>85%

>90%

>95%

100%

约束性

4

市级部门应用信用信息实施联合奖惩的比率

>80%

>85%

>90%

>95%

95%

约束性

5

市级部门红黑名单公布比率

>70%

>75%

>80%

>85%

>90%

约束性

6

新增信用服务机构

>5

>6

>7

>9

>10

指导性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是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包括:信用信息归集范围;信用信息归集质量;信用信息分类开放程度;信用信息交换共享能力;建立信用大数据支撑平台;建立信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信用大数据应用系统;推进区县信用平台建设等内容。

二是信用治理效能关键因素包括:全面落实社会信用统一代码制度;营造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等。

三是信用服务产业关键因素包含:完善信用服务产业管理机制;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扶持信用服务机构;发挥信用协会作用等。

四是建立信用惠民体系关键因素包含:推动信用惠民合作;拓展信用惠民应用等内容。

6)方法和举措。

深化信用信息平台。一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各政府部门相对独立、分散的信用信息实时动态归集和高度整合。开发应用信用信息质量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信用信息报送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时效性。建立信用信息分类开放。逐步实现与国家、省、兄弟市信用平台的交换共享。二是构建城市信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信用大数据支撑平台。建立信用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实时、专业、精准的多种组合信用数据分析服务。建立信用大数据应用系统,增强信用大数据平台社会服务和互动能力。三是推进区县信用平台建设。按照统一数据库、统一公示发布规则、统一目录和标准体系的要求,实现对市、县两级信用信息的统一归集。

提升信用治理效能。一是全面落实社会信用统一代码制度。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二是营造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事前信用承诺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信用红黑名单制度,编制全市统一的红黑名单认定和发布清单,定期向社会公开清单。三是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

发展信用服务产业。一是完善信用服务产业管理机制。建立起涵盖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管理与咨询、信用担保等现代信用服务产业链的管理制度。二是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引导信用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开展市场化信用评价服务。三是扶持信用服务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发展的扶持力度。四是发挥信用协会作用。建立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和业务规范,强化自律约束。

构建信用双创生态一是优化创业创新信用环境。在企业管理、人才使用、创新激励、创业扶持、创新收益分配、创业创新融资、创新成果转化、配套服务完善等方面引入信用管理,为创业创新提供完善的信用保障。加强青年信用记录的采集和应用,推动青年在创业创新等方面获得支持。二是信用支撑新经济。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分享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信用惠民体系。一是推动信用惠民合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合作机制。二是拓展信用惠民应用。以实现“城市+信用”的共用共享、资源整合、服务功能拓展叠加为目标,培育信用惠民创新应用。重点打造杭州“市民诚信卡”和“芝麻信用分杭州加强版”。

(五)特色小镇工作

1)现状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41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19个,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成为全省首批示范小镇。特色小镇成为1+6”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2)总体目标

    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分批”的原则统筹推进,省、市、区(县、市)三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总数3年内力争达到100个左右,实现“引领示范一批、创建认定一批、培育预备一批”的目标。

3)年度目标

  2016-2017年:组织创建一批。组织申报创建一批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力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数量在全省保持领先和示范地位。

  2016-2019年:培育建设一批。按照特色小镇创建标准,加快推进小镇规划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实现特色发展。

  2020年,验收命名一批。制定特色小镇验收标准,对完成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进行验收,合格的命名为市级特色小镇。

4)方法和举措

抓规划优化。紧密结合我市“十三五”规划中产业空间布局,来谋划小镇建设,形成点面结合、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局面。小镇规划统筹考虑要素禀赋、国土空间和环境保护因素,实现多规融合。加强对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的引导,督促小镇围绕主导产业,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社区融合的原则,将规划做深做细,开展核心区城市设计,突出建筑个性和形态,打造特色小镇精品区块。

抓产业培育。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对小镇进行差异化定位,引导小镇围绕产业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市级层面探索建立特色小镇产业联盟,根据产业定位实现项目在跨区域小镇的互通,打造小镇产业招商全产业链。鼓励特色小镇创建主体建立公共创新平台、成立创业和产业基金、举办大型赛事活动,采取个性化措施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

抓项目推进。一是加大协调服务。建立市领导联系特色小镇机制,加强对小镇建设的指导。并将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跟进和协调。二是下发年度投资计划。逐年编制年度投资计划,细化到具体项目,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主体。

抓考核监督。在产业特色、核心区城市设计、小镇客厅建设、小镇风貌、三生融合等方面对特色小镇创建指标进行优化,制定杭州市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小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同时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研究出台我市特色小镇末位退出办法,对年度综合考核排名靠后的小镇,实行“黄牌”警告或“红牌”退出。

(六)强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1)现状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推进能源设施重大项目,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一是电力设施建设方面。2015年底,杭州电网电源装机容量达到753万千瓦,拥有6500千伏变电站、52220千伏变电站、218110千伏变电站,电网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天然气设施建设方面。截止2015年底,杭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建成投运4座天然气门站,16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计量站(含天然气阀室),194公里高压管道以及5500公里中低压管道。已实现向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市、桐庐县及部分电厂用户的高压管网供气;LNG供气区域已经覆盖临安、建德、淳安等区域。三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以太阳能为重点,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至2015年底,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7.3万千瓦。

2)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契合杭州市能源发展新需求,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能源项目投资250亿元以上。

4)年度目标

年均完成能源项目投资50亿元以上。

3)保障措施

加强规划引领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各级规划和国土部门应将电源、电网、石油天然气管道等重大能源设施纳入规划,在相关规划中预留能源通道及能源项目用地,并加以严格控制。

加强协调服务。针对能源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政策处理等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分解落实项目推进职责,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加强安全保障以在杭举办国际性会议和赛事为重点,做好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整治措施。

(七)发展循环经济

1)现状

“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循环经济工作态势良好,全市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产出水平稳步提高,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全省领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一是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获得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此外还在建德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开展市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点建设。二是获得多项国家级示范试点。先后获得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再制造试点、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类示范试点。三是推进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循环经济770工程”,积极推进省“991”项目,努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杭州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生态文明和美丽杭州建设为循环经济发展赋予更大的新使命;二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循环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三是城市国际化战略推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四是互联网大发展大繁荣为循环经济发展释放新活力。

3)总体目标

2020年,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资源产出率水平更高,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更高,循环型产业发展水平更高,绿色消费水平更高,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4)年度目标

201770%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园区、50%以上省级(制造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基本完成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建设。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实施主体自律行为是完成目标的关键因素。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是企业,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化改造的力度,但从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来看有可能增加成本支出,影响企业自觉改造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必须从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利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主动实施节能减排和循环化改造,从而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部门协同是完成目标的重要保障。循环经济涉及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与政府多个部门相关,因此必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统一目标、协同推进,共同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6)方法和举措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以示范试点带动省级以上制造业开发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推进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并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试点;推进建德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等市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各类示范试点。加快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支持鼓励县(市)创建省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推动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建设。

(八)应对气候变化

1)现状

实现市、县两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常态化,编制完成2005-2014年市级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完成全市13个区县市2010-2014年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组织对全市 2013-2015任一年综合能耗达到5000吨标煤(含)以上的400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碳盘查及核查。列入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首批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东新园、良渚文化村、环溪村社区列入首批省级低碳社区试点,萧山区衙前镇、富阳银湖智慧低碳产业园区成功列入首批省级低碳乡镇、低碳园区试点,试点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2)形势分析

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美丽中国样本的必由之路。

3)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末化石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

4)年度目标

完成年度省下达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产业结构。需抑制高碳行业过快增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

能源结构。需优化化石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6)方法和举措

强化企业碳报告机制,组织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编制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组织中介机构开展报告核查,深入掌握我市重点企业碳排放家底。

继续推进市县两级清单编制工作,按年度完成市级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编制,并做好对区、县(市)清单编制的指导督促工作。

建设智慧低碳管理平台,完成“一库四系统”的开发建设,并借助平台在低碳目标完成、低碳分析预测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继续推进示范试点,以示范试点为抓手,探索低碳管理模式创新。

加强低碳宣传和培训,完成杭州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成果报告片拍摄工作,组织对全市碳交易纳入企业进行培训。

(九)推进创新创业

1)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37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人文环境、科教人才、民营经济优势,着力构建政策、人才、平台、资本和环境“五位一体”的双创生态体系,双创助力新经济新产业迅猛发展,助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助力创新创业资源不断积聚。

2)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杭州双创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多样,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上看,一方面,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碰撞趋于激烈,双创领域的技术、人才和资本壁垒加剧;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形成历史性交汇,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物联网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空间格局,改变了传统资源要素的配置方式,全球城市发展的重心正从生产网络布局向创新网络布局转变。从国内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从杭州自身情况看,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部分地区与行业的“阵痛”还在持续,但机遇前所未有,新动能加快集聚、新经济活力迸发。

3)总体目标

优化创业创新的环境,以大众创业构筑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开拓杭州转型升级新局面。

4)年度目标

2016-2017年:创新创业载体高速发展,杭州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集团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经验,培育一批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初显成效。立体化多层次的双创政策体系和双创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2018-2020年:创新创业体系更加优化,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有效集聚,创新创业效益大幅提升,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和各类创客向往的“创业者的天堂”。

5)方法和举措

抓好示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鼓励创新的原则,分类推进杭州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集团两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试点示范完善政策环境,推动政策落地,扶持支撑平台,构建双创生态,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杭州经验”和“杭州模式”,确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出新成效。

打造平台。结合“两区、两廊”建设,以高新园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集聚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区等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市级双创基地,建立双创示范基地创建梯队。加强双创平台的规划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引导各个区域、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平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避免同质低效竞争,为创新创业打造一批高层次集聚平台。

强化统筹。强化双创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各类规划和政策统筹,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具体化、可操作、能落地,切实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加强双创重大事项的协调力度,统筹推进双创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打造有利于双创发展的制度环境。

优化环境。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进一步加快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加快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努力打造更加公平、更加完善的双创生态和制度环境。

激发活力。精心组织双创重大活动,着力扩大活动成效、影响力和参与度,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和潜能。认真梳理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大力宣传杭州双创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政策和新成效,持续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全社会推动双创的浓厚氛围。

(十)中心镇建设

1)现状

中心镇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杭州市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促进杭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步伐。中心镇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各中心镇发展特色逐步凸显,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大部分中心镇已成为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区域经济社会中心。全市26个中心镇的经济实力、集聚能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形势分析

尽管我市中心镇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增长,大大提升了城镇经济实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但连续多年快速城镇化发展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约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发展后劲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设施难以满足需要、体制机制有待突破等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中心镇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变。

3)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中心镇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

4)年度目标

全市中心镇年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中心镇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财、地等要素保障,高强度的财政和民间投入、持续的人口流入、稀缺的土地指标、充满活力的体制创新将成为影响中心镇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6)方法和举措

推进转型示范。围绕特色发展,有重点分层次推进中心镇发展,建设一批中心镇转型升级示范镇,形成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转型升级示范镇-中心镇的梯次建设格局。引导区、县(市)制定和完善有关扶持政策,落实好配套资金和土地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大中心镇扶持力度,新一轮中心镇建设扶持资金向转型升级示范镇倾斜。

推进培育试点。在全面总结前两轮(2011-20132014-2016)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按照省发改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新一轮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编制工作。加强工作交流,以陈带新,以余杭区塘栖镇、淳安县千岛湖镇为标杆,加快推进新入围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

推进项目建设。以中心镇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大中心镇有效投资,努力完成“十三五”期间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扶持项目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完成中心镇建设扶持项目的审计和绩效评价。

强化要素保障。创新完善民间资本投资社会领域回报机制,积极探索PPP等项目融资新模式,综合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方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中心镇建设的渠道。实行中心镇用地倾斜政策,优先土地资源配置和集约开发利用,确保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十一)对口支援工作

1)现状

近年来,市对口办紧紧围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主线,认真贯彻中央、省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西藏那曲县、青海德令哈市工作,积极推动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工作,全力推动援建项目和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六年,对口帮扶黔东南州已三年,从过去几年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情况来看,与受援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机制畅通,部门之间配合良好,总体成果丰硕,深受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誉。

2)形势分析

2016720日,中央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自2016年起,对口地区都启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3)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受援地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民生项目进一步改善,产业合作更具活力,智力帮扶更上水平,经济指标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年度目标

2017年工作目标:完成2017年度省下达我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项目资金任务重点抓好对口产业就业促进工程、民生保障类工程和教育培训等项目;重点抓好对口帮扶黔东南州80个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

2018年工作目标:完成2018年度省下达我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项目资金任务;重点抓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安居富民工程,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和青海德令哈智力援助工程;积极推进黔东南州80个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工作。

2019年工作目标:完成2019年度省下达我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项目资金任务;重点抓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天眼地网”工程,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和青海德令哈教育提升工程和农牧民安全饮用水工程等项目;重点抓好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项目推进和脱贫工作。

2020 年工作目标:完成2020年度省下达我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项目资金任务;重点抓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市排水管网改扩建二期工程和西藏那曲、青海德令哈民生保障类项目和文化交流活动;重点抓好黔东南州民生项目和精准扶贫工作,助推黔东南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对口支援(帮扶)受援地项目计划安排和项目前期审批进度以及前方指挥部(联络处)对项目推进情况。

6)方法和举措

强化目标管理。严格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抓好项目实施。

加强沟通协调。与市级相关部门和对口支援(帮扶)地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前方援建机构建立畅通的工作联络机制,共同努力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协调做好援建经费保障工作,确保援建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到位。

(十二)市创投引导基金工作

1)现状

杭州市作为全国较早设立并规范运行引导基金的城市之一,我市创投引导基金在引导创投投资本地科技型初创期企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逐步体现。截至2016年底,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已批复阶段参股合作项目共47个,其中已签约设立基金36个。已批复的的47个合作项目基金总规模为66亿元,已签约设立的36个基金规模51亿元。被投项目中,有聚光科技、汉鼎信息、长城影视、创业软件、华铁科技、来伊份等8家企业成功上市;奥默医药等12家企业上新三板;另有博世华等16家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正元智慧等7家企业已递交申报材料。

2)形势分析

201691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53号)(以下简称“创投国十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工作,明确要求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纲领性的十条意见、二十二项要求为下一步政府在创业投资行业的角色做了指导性定位。

3)总体目标

按照“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目标,继续做大做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4)年度目标

每年争取新增合作基金6家,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合作基金累计达到70家。

5)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

    市创投引导基金目前总规模10亿,已无法满足创投发展对引导基金新的增长需求。且相比于各兄弟省、市引导基金,杭州市引导基金规模已处于劣势。资金规模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

6)方法和举措

做好“创投国十条” 的政策落地研究工作。根据“创投国十条”的政策精神,对《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推动杭州创业投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继续围绕“双创”,做好服务工作。积极联合市创投服务中心、市孵化器协会、市众创空间联盟等机构,加大对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的支持,不定期的为创业投资机构推荐优秀创业项目,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帮助,更好服务于创投机构和创业企业。

继续推进“内外联动”的项目落地工作。市创投引导基金将积极和杭州的美国硅谷孵化器加强联动,不定期组织引导基金合作创投机构与海外孵化的优秀人才、项目对接,帮助意向回国创业的海外优秀创业人才、项目落实产业化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助推优秀创业企业落户杭州快速成长。

继续完善内部管理和投后管理工作。规范阶段参股评审工作,探索评审得分和出资比例挂钩等制度。积极推动已批复的合作创投加快签约设立及资金到位,已设立的合作创投加快出资及投资进度。继续寻找退出机会,提高引导资金引导使用效率。对于设立已满3年以上且已完成投资的的合作基金,积极寻找退出机会,加快资金的循环利用。

 

三、“十三五”期间绩效管理重点目标


(一)  社会评价意见

序号

问题

原因分析

整改方向

整改措施

预期成效

其它

1

优先发展服务业,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盲目开发的弊端式发展。

1、各城区、各县(市)之间资源禀赋相似;

2、缺乏市级层面在产业布局上的统筹。

服务经济引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推动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健康服务、商务会展、商贸服务、房地产等十大领域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构建“一区一带一廊”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一区”即运河湖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一带”是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带,“一廊”是城西科创大走廊。

3、实施现代服务业“1133”工程。即10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示范工程、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打造工程、300家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和300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工程,促进现代服务业在“十三五”期间的突破性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9000亿元。

说明:整改工作中如将涉及相关内容的请钩选

□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    √部门沟通协调    □可行性论证

2

优化地铁分布,加密城西线网,加快地铁建设。

地铁建设速度较慢,未能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骨干作用。

 

特别注重发展大运量、集约型的地铁、市域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实施23510线以解决西部地区与主城的衔接问题。

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后,督促市地铁集团立即启动获批地铁线路1号线三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5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编制及报批所需相关支持性文件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继续加快推进在建项目2号线西北段、4号线南段、5号线一期和6号线一期的建设工作。我委将积极做好地铁各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转报工作和在建项目的协调工作。

力争在2022年亚运会召开前建成地铁12345678910和市域轨道交通富阳线、临安线共12条线路,总长度达到450公里,形成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每万人拥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数量将超过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目前水平。尤其是连接主城西部的地铁23510建成,将极大改善主城西部居民利用公交出行的条件。

说明:整改工作中如将涉及相关内容的请钩选

□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    √部门沟通协调    □可行性论证

3

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提升杭州国际化水平。

1、能级短板,表现为城市综合能级不高,如国际政府组织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全球或亚太总部等明显偏少,国际通达能力不强;

2、动力短板,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国际化人才支撑相对薄弱;

3、制度短板,表现为体制机制不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供给相对缺乏;

4、服务短板,表现为国际化软硬服务设施不完善、市民国际化素质有待提高。

认清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大战略意义,抓住机遇、补齐短板、力求突破,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

1、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主要任务:拓展国际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国际前沿和高端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开放合作高地,营造国际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2、着力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主要任务:打响全球会议目的地品牌,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体育赛事组织能力。

3、着力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主要任务:深入推进旅游国际化,大力实施旅游全域化,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4、着力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主要任务:塑造东方文化品牌个性,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5、加快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主要任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6、加快形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主要任务:提升交通枢纽国际化水平,完善城乡综合交通网络,加快信息网络和数据开放平台建设。

7、加快形成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主要任务:优化政务法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加强城市智慧治理。

8、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主要任务:主动接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杭州都市区和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

2020年,城市创新创业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国际往来和人文交流更加深入,成为具有较高全球知名度的国际城市。

说明:整改工作中如将涉及相关内容的请钩选

□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    √部门沟通协调    □可行性论证

 

(二)  绩效问题

序号

意见类别

整改方向

整改措施

预期成效

责任单位

1

重审批轻管理

根据《制定完善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工作要求,制定完善《发改委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对审批后管理的建设。对涉及“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已基本构架,为进一步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运行,我委特制定了相应的协同监管机制:一是落实专人负责制。为协调平台稳定,做好技术支持及相关服务,明确专人负责业务和技术,并落实责任,做好各部门间的工作衔接。二是形成工作联动制。平台工作由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市审管办负责业务指导,我委负责对平台的使用功能提供相关业务建议,并推动平台使用。各单位加强联系,协同配合,形成相互工作联动。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平台建设、维护和使用开展常态化管理,做到系统日常使用、定期维护,切实提高平台使用实效。

1、项目的合法性及报批或报核程序执行情况严格检查: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是否列入规划或符合规划精神;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编制是否符合规范并达到深度要求;项目选址审查、用地审批、环评审批等资料和审批文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否完善,项目法人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建设资金来源是否合理;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程序、设计报告及设计变更(优化)等情况是否符合规定和要求;党委、政府及项目主管部门的决策情况,包括有关项目建设的决定、会议纪要及其它文件情况;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批复或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是否符合程序规范。

2、监督检查方式和措施,采用“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监督检查方式主要有:定期检查,一般一年一次,可结合项目稽察开展普查或抽查;不定期检查,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投诉举报及领导指示等实际需要组织检查,通常采用抽查、飞行检查、暗查、交叉检查等方式。
  3、监督检查程序,项目监督检查要先行制定科学的检查方案,通常按以下程序进行:选择检查对象;下发通知(飞检除外);听取介绍;查阅台帐;实地堪察;面谈询问;情况汇总;反馈意见,通报检查结果,对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提出建议意见。
  4、监督检查处理,对违规违法行为,分别对相对人进行以下处置:一是依法不予审批、核准、备案;二是依法撤销审批、核准、备案文件;三是依法责令停止建设;四是依法纳入不良信用记录;五是对行政机关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项目有关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通过制定完善《发改委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对审批监管平台的建设、维护和使用开展常态化管理,切实提高平台使用实效,加强对审批后管理的建设,改变原有“重审批轻管理”的工作模式,促进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同时,倒逼审批机制的优化,对项目审批做到全流程有效监管,提高效率。

投资处

(三) 创新创优规划

序号

创新创优

项目名称

申报方向

项目来源

创新路径

1

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协作机制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省市重点改革任务

贯彻落实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履行攻坚小组牵头职责,合力做好养老服务产业攻坚小组工作,推动我市养老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有四:1、掌握全市养老产业发展情况,会同市统计局探索建立养老产业统计体系;2、会同市财政局探索全市产业发展基金对养老产业的引导支持办法;3、开展老年用品产业园区、颐养特色小镇和为老服务品牌街区认定工作;4、推动养老产业专项攻坚小组其它单位落实各项工作。

2

以双创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创新实践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双创示范工作

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杭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新提升的重要路径。本创新创优项目在全面总结杭州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集团两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有关创建要求,结合特色小镇、高新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多种类型双创平台建设,研究提出培育建设杭州市级双创示范基地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通过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杭州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

3

创新推进杭州“1+6”产业发展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1)建机制:总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市产业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并建立部门协同机制;要求各地明确“1+6”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2)强考核:建立“1+6”产业考核体系,纳入全市对各区、县(市)的综合考评目标。(3)出政策: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推进“1+6”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4)重招商:开展“1+6”产业“产业图”和“招商图”研究,会同招商部门研究推进1+6产业集聚的招商引资政策。

4

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要求

从杭州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发改委联合12部委下发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采用国家设定的评价指标和技术方法,开展全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价,划定预警等级,提出完善全市监测预警体系的政策建议。

5

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监测预测分析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需要

探索大数据报告产品开发。利用大数据中心平台,构建大数据研究报告团队,形成大数据报告问题识别、可行性研究、研究准备、模型建立和反馈评估的流程化研究模式,形成快速、有特色、有深度、可看性较强的大数据监测报告。探索围绕主题报告+预测报告模式,围绕两会两区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热点,自主设计深度主题问题调查,形成主题问卷调查报告,加强图表式等形式创新。探索监测预测平台多元化应用,扩大同委内各处室合作,加强与区县(市)发展改革部门联动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预测。

 

(四)标准化建设

1)已有的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

1

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认定标准

2009

杭州市发改委

2

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

每年6

杭州市信用办

3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事项清单

每年6

杭州市信用办

4

杭州市特色小镇创建导则

2015

杭州市发改委

5

“十三五”时期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2016

杭州市发改委

2)需要修订的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修订时间

修订依据

修订单位

1

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

每年6

《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杭州市信用办

2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事项清单

每年6

《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杭州市信用办

3

杭州市特色小镇创建导则

2017-2018

根据特色小镇创建要求进行修订

杭州市发改委

    3)计划编制的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编制时间

编制依据

编制单位

1

杭州市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

2018

市级特色小镇实施意见、创建导则

杭州市发改委

2

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2018

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

杭州市发改委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绩效管理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任务,我委将着力构建组织、制度、责任、宣传四大保障体系。

(一)着力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委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各处室指定专人从事绩效管理工作。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处室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积极推进,确保绩效管理高效运转、落到实处。

(二)着力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绩效管理各阶段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流程。建立绩效管理工作档案,规范绩效管理考核台账,确保工作留痕,进度明确。

(三)着力构建责任保障体系。为保证责任落实,全面完成绩效管理目标任务,要进一步明确各处室工作职责,逐级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激发工作活力,督促各处室自觉落实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任务,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工作实效。

(四)着力构建宣传保障体系。组织全委各处室学习领会绩效管理相关文件精神。办公室及各处室认真挖掘工作亮点并积极报送绩效管理工作动态,营造浓厚的绩效管理工作氛围。




附件下载:
杭州市发改委首轮绩效管理规划.pdf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网站标识号:3301000019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 公 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