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课题研究
西湖区优势行业分析研究
2018-07-02

西湖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

王振华 蒋庭锴 张晓莹

近年来,西湖区坚持打造“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目标,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六区”建设,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本文通过对西湖区当前产业发展分析着手,接轨省、市重点发展产业,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建议。

一、国家、省市重点扶持、发展行业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重要转折期,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经济内生动力将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浙江省传统产业优势减弱与新兴产业成长相对缓慢并存,现实形成了对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态势,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杭州市继续坚持十大产业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依托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信息软件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西湖区产业发展定位

西湖区依托辖区独特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目标,坚持构建以楼宇经济为支撑和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高新技术三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提出打造“全国文创示范区”、“休闲旅游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都市农业精品区”、“楼宇经济高端区”和“股权投资集聚区”的“六区战略”,总体上顺应杭州市十大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近年来西湖区楼宇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文景观的不断优化和各大平台载体的快速建设,西湖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高端商务服务业等都具备很好的产业和环境基础,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也比较扎实,这也为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依托。

三、西湖区行业贡献现状分析

(一)行业税收对区域财政贡献分析

从全区八百强企业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来看,近三年八百强企业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75%-80%左右,通过对八百强企业分行业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反应全区产业贡献情况。

1、企业数量情况。从财政八百强企业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2年分别有108家、129家和141家,企业数量占比近一半。但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发展,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这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数下降趋势明显;信息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与资产管理)等逐步上升。

2、地财占比情况。从贡献占比来看,主要还是一些传统产业占主导优势,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占比总计近60%。除了房地产外基本保持稳定,房地产业下滑较快,也是影响八百强整体地财贡献的重要因素。

3、企业平均财政贡献情况。从单位企业地方财政贡献来看,建筑业、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和中介、物管等其他行业)、投资与资产管理、工程设计的单位企业地方财政收入高于区平均值。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单位企业地方财政收入虽高于区平均值,但这三个行业,行业基础薄弱,主要依靠1-2家大企业支撑数据(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市燃气集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国益路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宋城股、西溪湿地)。

4、行业发展趋势。从近三年发展趋势来看,信息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介、物管等其他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较快,其中信息软件、投资与资产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幅超过30%。房地产开发经营、餐饮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逐渐萎缩,近两年地方财政收入均为负增长,尤其是房地产业跌幅逐渐扩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教育业增幅优势不明显,且近两年增幅逐渐缩减,分别回落了28.6、8.45和41.13个百分点。

(二)行业规模分析

 将财政八百强库与限上统计库进行匹配,挑选出500家左右纳入统计库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建筑业、服务业和工业企业分别以营业收入和销售产值数据作为分析依据。由于各行业选取比较的单位不同,占比方面可比性不强,主要分析行业发展确实和企业平均规模。

1、企业平均规模情况。从单个企业规模来看,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这几个行业比较高,相应的企业家数占比也具有一定优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教育业和卫生社会工作行业虽单位企业规模也比较大,但和税收情况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1-2家龙头企业,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可比性不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企业家数上占比较大,但单位企业规模较小。

2、行业发展趋势。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考虑到企业数量变动对行业总量影响和增幅情况,从单位企业收入或产值进行考虑分析。制造业、建筑业、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近两年增幅均低于区平均值,萎缩趋势明显,其中制造业由于使用同企业比进行统计计算,虽然增速近两年均保持两位数,但企业家数不断减少,后续仍存在大企业搬迁的问题。房地产业单位企业收入受到政策影响波动较大,但企业家数(项目公司)逐年减少趋势不减。信息软件、批发业、中介、物管等房地产其他相关行业、投资与资产管理和工程设计行业无论从企业家数还是单位企业收入来看,都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增趋势。

综上分析,近年来支撑我区经济的还是以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批零等传统产业为主,但呈现逐渐萎缩趋势,尤其是教育业和房地产业,随着高校搬迁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下滑速度较快。信息软件、中介、物管等房地产其他相关行业、投资与资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程设计)发展速度较快,对我区贡献占比逐步提升。交通运输、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和教育业等行业,数据主要集中在1-2家龙头企业,行业波动主要来源于个别企业波动,行业可比性不强。

四、下一步对策建议

从产业转型分析,我区应结合省市产业发展重点导向和我区产业发展基础,从招商和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持,优先发展潜力大、贡献度高的产业,培育区域产业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经济贡献。主要战略思路是:一是稳固传统产业,保持批零、住餐、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平稳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房地产要引导其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优化开发结构。二是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新兴产业和符合区域特点的优势产业;三是强化楼宇、产业园等载体建设,集约集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举措有:

(一)强化引导,分类推进产业招商。综合国内广州开发区、佛山市先进地区等发展经验,产业链招商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传统招商的不足,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效果明显,但作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我区,在产业招商的重点和思路要顺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创新。从我区资源和产业现状看,招商主要是地块招商、楼宇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三类,要强化分类指导和选择。一是地块招商应重点围绕区域比较少的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休闲旅游主题公园和总部经济等开展定向选择招商,打造区域标志性建筑群,提升区域在杭州市乃至长三角的影响力,吸引区域外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进入,激发经济增长热点和潜力,重点区域在之江新城、区域中心地块、西溪谷等。二是楼宇招商顺应区域楼宇经济的崛起和高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现有体制下,重点是要加强对区域楼宇资源的管理和掌控,通过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区域商圈,在产业选择上应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等重点,重点区域在黄龙商圈的高端商务服务业、紫金港商圈的高新技术、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新兴产业,尤其是在文三街区租金逐步上升,挤压了IT类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可考虑将“信息街区”吸引至紫金港商圈,保持并提升IT和信息产业的集散地优势。三是产业招商对当前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以及工业用地缺乏的背景下,最好的选择应是强化特色产业园、楼宇的打造,通过提供专业性园区公共服务和硬件设施,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依托产业园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如福地创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数字娱乐产业园等。

(二)突出重点,加强产业项目扶持。梳理整合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兑现难度较大、产业发展作用不大等政策进行摸底,考虑废止。围绕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做到条块结合、点面结合,可以参照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的设立方式,建立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切块财政扶持资金,从产业、企业、产业区园(集聚区)各个角度加以扶持。一是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力量,整合梳理现有产业政策,结合区优势产业发展导向,形成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重点扶持优势、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建立项目资助体系。每年排摸区重点项目(包括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建立项目体系库,通过企业申报形式通过贷款贴息和项目资助两种方式,对发展前景优,空间潜力大的项目进行一定程度支持。三是建立企业奖励体系。围绕“双百企业”设立企业扶持引导资金,兼顾龙头企业对区财政贡献工作的同时,兼顾初创型企业的扶持和发展。四是设立产业区发展资金。对特色产业园、楼宇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园区实现产业集聚,人才吸引等。

(三)优化布局,发挥资源利用效率。整合优用地块资源的,提前布局,补缺区域短板产业。根据目前全区资源摸底情况来看有:26个“退二进三”、“三改一拆(旧厂区改造)”地块合计72.1万方;可出让商业地块11宗,合计18.73万方;市场学校(五联西斗门)搬迁地块1.2万方;已开发未开工项目(土地拍出后两年内仍未开工)7只,合计34.65万方;可用招商楼宇资源(可用招商及13年底前可用招商)160万方;在建重点产业项目(除去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等,可作为产业发展资源和载体的项目)35 个,合计360余万方,要充分发挥现有空间存量资源作用。一是强化政府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布局、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对重点做地项目提前介入,规划引导地块项目产业发展目标等,避免相近地块项目产业重复竞争。根据摸底情况来看,在建重点产业项目主要定位和目标还是集中在文化创意、商贸(中介)服务、金融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业这些重点行业和总部企业的引进等,与我区重点发展产业目标基本吻合。二是重点区域加强集聚。积极整合紫金港商圈资源,圈定范围,对一些中小企业和新兴行业企业进行专门扶持,通过租金减免等形式,培育发展中小企业。考虑到紫金港、三墩等地楼宇租金较为便宜且楼宇入驻率偏低,圈定范围集中扶持的培育方式,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区政府财政压力而且有利于为西部、北部地区集聚人流、企业,加快商业氛围形成。三是提升区域商贸布局。针对解决我区商贸业落后这一短板,加快推进特色街区发展,增强对特色潜力行业、企业的吸附力;加快谋划西溪商圈,全力引进优质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努力打造毗邻西溪湿地的高端休闲消费区和现代商贸城;对之江新城、西溪谷等提前规划商贸布点,优化城区配套建设;按照地铁、快速公交等布点,改造提升重点住宅区商贸布局,加快华商超市和花鸟市场的整合提升工程。

(四)动员多方力量营优环境。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区企业家协总会及各行业协会的牵头协调作用,创新服务方式。一是优化企业扶持。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各类扶持项目,突出向十大产业等优势产业、优质企业倾斜的扶持导向,及时落实各类财政扶持政策。二是坚持扶优扶强。继续深入实施“瞪羚计划”、“雏鹰计划”等,关注重点企业上市等工作,实现企业梯队培育,调动镇街、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加强企业联系。结合新一轮走访服务企业、“双服务”活动等,突出抓好对企业的服务,通过服务业月度协调例会制度、重点项目例会制度、重点企业监测系统等平台为企业排忧解难。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网站标识号:3301000019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 公 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